主页 > 自驾游 >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交通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交通

栏目: 作者: 时间:

一、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交通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是远东教育、科学、文化中心之一,截至2012年,共有10所高等院校和34所中等专业学校,包括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哈巴罗夫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以及远东国立交通大学等高校。另外,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还设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的一些研究所和地方各部门的研究机构。

哈巴罗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俄罗斯远东最大学府之一,分为以下几个院系:远东公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建筑学院;远东林业学院;远东交通与能源学院;远东法律学院;国际系;数学系。

哈巴罗夫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成立于1937年,位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哈巴罗夫斯克市。远东国立交通大学建于1937年,前身是哈巴罗夫斯克铁路运输工程学院,1997年正式更名为远东国立交通大学。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拥有医科发达院校——俄罗斯远东国立医科大学,该大学每年培养大量医学医疗领域人才,从而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居民提供健康保障,同时,该高校也同中国东北地区医学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开展过多次合作。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临床中心基础上建有远东最大的核医学中心。中心拥有90张床位,设有医学物理科,以及开放性同位素治疗室和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中心。每年均有外国公民在该中心就医,尤其是中国黑龙江省的居民可以在此进行就诊及治疗。所有按入境医疗旅游项目接待外国公民的必要机制都已制定。 截至2003年,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已经开通了国际太空通信站,建设了哈巴罗夫斯克-抚远中继线,以便发展同中国和其他邻国的实业合作。为纳霍德卡-哈巴罗夫斯克光导纤维通信服务的国际通信系统已经运作,这条光导纤维通信线还通向日本和韩国。普通电话、移动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网的用户逐年增加。

二、俄罗斯境内有哪些大河流经?

俄罗斯河流、湖泊密布,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境内的河流多达10万多条,分别流入东南西北各海。北德维纳河、伯朝拉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因迪吉尔卡河、科雷马河等通向北冰洋各海;阿穆尔河(黑龙江)、阿纳德尔河等注入太平洋各海;涅瓦河、顿河、库班河等流向大西洋各海;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流入里海。这些河流中超过1000公里以上的有58条。在大大小小的河流上建了大量的水电站,为俄罗斯提供了相当充足的电力资源。俄罗斯的河流结冰期比较长,但河流之间修建了运河,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内河航运几乎覆盖了整个欧洲平原。

鄂毕河位于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全长5410公里(包括其支流额尔齐斯河),是俄罗斯最长的河流。其次为远东的阿穆尔河(4440公里)、西伯利亚的勒拿河(4400公里)和叶尼塞河4102公里)。

著名的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发源于瓦尔代高地,向南注入里海,全长3690公里,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在伏尔加河流域居住着43%的俄罗斯人,而且它是俄罗斯文化的源头,被俄罗斯人民称为“母亲河”。

叶尼塞河位于俄罗斯中部,属北冰洋水系,仿佛是一条中轴线,自南向北将俄罗斯分为东、西对称的两半,西部为平原地带,东部为高原和山地。叶尼塞河全长5075公里,是俄罗斯水量最丰沛的一条河流。它发源于乌拉尔山脉的乌拉尔河,自北向南,在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边界西折,而后又向南奔流直入里海。它与乌拉尔山、高加索山脉一道,成为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阿穆尔河(黑龙江)是俄罗斯与中国的界河,如今两岸人民旅游、经贸往来不断,沿河不少城市多成为重要口岸。

俄罗斯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20多万个,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湖之国之一。其中被俄罗斯、阿塞拜疆、伊朗、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五个国家团团包围的里海,面积371000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过去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后来与海洋分离成为湖泊,湖内含盐分较高,为咸水湖。

贝加尔湖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靠近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边境,面积约3.15万平方公里,湖底最深达1620米,蓄水量2.3万立方米,占地球表面淡水总容量的2)%。是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拉多加湖位于俄罗斯西部,靠近芬兰边境,是欧洲最大的湖泊,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

奥涅加湖(面积9700平方公里)、台米尔湖等也是俄罗斯著名的湖泊,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三、求哈尔滨近几年的新变化的作文

作文倒是不能给你完全写出来。

但是我把哈尔滨的变化说给你听。

具体你的作文,你就按照要求去拟写吧。

希望能帮到你。

谈谈哈尔滨最近几年的变化!

1。哈尔滨市的命运是不平凡的。20世纪初,哈尔滨不仅是俄罗斯划归铁路用地带、同时也是大型铁路枢纽和经济中心,它几乎半个世纪都处于各种时代和文化的交汇点。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发生的一些变化和该地区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对哈尔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有这些已载入俄罗斯和中国的历史史册。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一页便是俄罗斯的哈尔滨文化生活。早在20年代,哈尔滨已经成为整个远东俄分散侨民的文化中心。历史的进程证明了这一点:数万名各代俄罗斯侨民在这里不仅保留了本国文化的传统信仰,同时也努力发展了它的精神实质。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其中之一—俄罗斯的哈尔滨文化遗产。目前,俄罗斯的旧书、旧报、旧杂志和旧丛刊、汇编的泛黄扉页上还保留有这笔遗产,可以看出,它的年代已经久远,数十年了,但就某方面而言,它是俄罗斯侨民在远离祖国的漫长岁月中精神生活的唯一写照。当时,在俄罗斯,人们对这个城市和整个铁路划归地带的生活了解的还很少,虽然它已经有了一些名声—这是蕴涵巨大机遇的地方,是《远东的克朗代克》,是《东方的圣彼得堡》:连街道的名称都与圣彼得堡的一样—花园街,第一大街,第二大街,大直街。晚些时候,在其他一些方面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哈尔滨具有丰富的音乐与舞台生活,革命以前,有许多知名演员来这里演出。

2。近几年,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脚步锐不可当,大面积的绿地,无数的高楼大厦,已然把城市打扮得焕然一新,但也难免让人感觉千城一貌、万屋一面。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风格魅力,在它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沿着固有的历史文脉塑造它,才会让这座城市保持着特有的魅力。

3。 在近期全国著名规划专家为省城的未来发展把脉的时候,有关专家就曾提到未来城市的竞争力之一,便是城市的文化竞争力。这座多民族融合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特殊的文化资源。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时龄教授认为,要想参与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的竞争,不能仅仅局限在“冰雪文化”上,应该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高起点上。诚然,冰雪文化已让哈尔滨财源广进,去年冬季旅游入境人数已突破百万大关,我们正应借冰雪的助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大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的力度。让哈尔滨发展的后劲更足,“文化名城”也如“冰雪名城”一样名传千古,不论冬夏都有八方来客。

5.听说哈尔滨地铁也快通车了啊 。

6.哈尔滨的人们生活水准在节节提高啊!

希望看完这些 你就问文思泉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