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特产推荐 > 三都有什么小吃

三都有什么小吃

栏目: 作者: 时间:

一、三都有什么小吃

开胃菜—三都风味酸

三都风味酸包括辣椒酸、笋酸、鱼酸、虾酸、臭酸、及各种盐酸等。

辣椒酸是采用鲜红辣椒洗净后,掺少许生姜打磨成辣浆装进入土制坛中,再加少许甜酒,外封坛盖,并加放坛盘水密封。其色红味酸,略带甘甜。其既可生吃,也可作炒菜佐料、熟煮酸汤和制作凉伴,还可以冲水解渴,可防治中署和健胃消食。

鱼酸的做法是将都柳江小鱼去内脏洗净,放入土陶坛内,用白纸封口置于阳光下曝晒7天,待鱼变味,再加入食盐、甜酒酿、白酒、花椒粒、干辣椒,密封坛口,放置1月后即可烹制食用。而臭酸则是由猪、牛骨熬制而成。

主菜—鱼包韭菜

水族人十分喜欢吃鱼,每逢年节或来客时,餐桌上总少不了鱼。据说,这种嗜好是与他们祖先居住在浩瀚大海之滨的生活环境有关。鱼被被水族人视为待客的上品。在水族最隆重的节日-----端节的前一天,以及在过世的老人安葬前,水族人是绝不进荤食的,只能吃素,但鱼虾却不在荤食之列。最珍贵的莱肴就是鱼包韭菜,它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含有祭祀祖先的特殊意义。

做法是先把鲤鱼沿背脊剖开,除去内杂,洒进少许米酒、香葱、大蒜、生姜和食盐等佐料,再将韭菜、广菜填满鱼腹,用米草捆扎好,置大锅中清炖或清蒸。一般要蒸五至十小时之久。

相传很久以前,瘟疫蔓延,水族祖先上山采了9种药材,放进鱼肚里蒸了食用,结果避免了瘟疫。后来9种药材逐渐失传,采用韭菜(谐音)代替,象征9种药材,从此世代相传,鱼包韭菜就成了端节的特殊名菜。吃鱼包韭菜,一是怀念祖先,二是互祝健康愉快。

主食—呵况

呵况是水语,意指糯米饭。这种糯米饭不是寻常的糯米饭,它的加工程序比较多。水族人在稻谷成熟的时候,要过“新米节”,庆贺丰收。这个节日有两大特色,一是节日轮流过,二是吃“呵况”。

当田里的糯谷八成熟时,主人就下田选折饱满的谷穗,将一把把的折糯稻穗连谷草一起放入锅里煮,然后烘干,剪去谷草,舂去谷壳,于头一天晚上用井水泡九个小时以上,盛入甑中蒸。一家蒸饭,满寨飘香。这种糯饭特别香,吃起来口感格外好。呵况蒸好后,以穗杆编成碗,开甑第一碗,要恭敬地摆上供桌敬祖宗。来过吃新米。

二、我的家乡贵州省三都县苗族特色作文

应该是后者。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三都县普安镇地区的苗族是属于西部苗语,本来就属于西南地区,当然属于这个地区了的。

三、都匀有什么非常有特色的小吃?

因为其它的小吃贵阳都有,且比都匀还好。 三都烧烤算是黔南这一边特色了。它算是一种铁板烧,如果朋友带你去,就别问给你吃的是什么,都是猪牛杂什么的

四、贵州省都匀市有什么特色小吃?

注意:有的小吃并非都匀本地发源,但是也属于黔南自治州的特色小吃,且在都匀皆可找到相应的餐馆品尝。

黔南小吃都匀冲冲糕:似乎正在绝迹,市内已经难以买到三都铁板烧盘江狗肉惠水毛肚外来小吃此栏写的都是在发源于黔南之外但是在都匀市却非常流行的小吃

苗家酸汤鱼:或许在贵州凯里市也比较流行,但是都匀小吃中酸汤鱼也是必不可少的。配料大致为配菜、酸汤(普通家庭不太容易制作,可以在超市购买成袋的酸汤调料)、木姜籽等,据各地口味差异做法略有不同。做法很简单,即将鱼切成薄块,下入调好的酸汤即可。

贵阳丝娃娃:贵阳的小吃,吃法是以面皮包各种生蔬菜后沾调味酱汁以食用。

牛肉粉和羊肉粉:发源复杂且品种很多,不详述。

五、成都新都特产有哪些?

姜糖。姜糖系四川新都名产之一,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姜糖的特点是味甜,略带姜味,绵软滋润,香味浓郁,爽神开胃,生津活血。新都姜糖有玫瑰、芝麻、薄荷、桃仁等十多个品种,多次被评为成都市行业优质产品。

桂花糕。相传在明朝末年,新都县城有个叫刘吉祥的小贩,从状元杨升庵桂子飘香的书斋中得到启示,将鲜桂花收集起来,挤去苦水,用糖蜜浸渍,并与蒸熟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合,装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三百多年来,桂花糕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使用精制白糖、饴糖、面粉、糯米粉、菜油、蜜桂花等作为原料,按适当比例配好,经过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白米酥。相传起源于二百年前的清朝中期。始于民间小贩所营,具有香甜味美,细腻化渣,营养丰富等特点。传说有一秀才上京求名(又一说为清乾隆年间的武将岳钟琪)路过新都,慕名购尝,赞叹不已,便携带一些进京作为土仪分送达官贵人,由此名传千里。白米酥以“永和居”所产最为上乘。

牛肉焦饼。地道四川小吃。以牛油酥烫面制皮包牛肉馅,制成饼,再煎炸而成。色泽金黄,皮酥脆香鲜,馅细嫩微麻,四川主要城市均有供应,也叫牛肉焦包。其中以成都“三义园”牛肉焦饼最有名气,新都县滇味小食的牛肉焦饼则是1997年认定的“中华名小吃”。 产品特点鲜香焦脆,金黄透亮,味美可口。1990年再次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成都名小吃”的称号。

叶儿耙。又叫艾馍,是川西农家清明节的传统食品,特色是清香滋润,醇甜爽口,荷香味浓。叶儿粑有甜、咸两种,采用糯米、大米、香艾、红糖、猪油、菜油、芽菜、白糖、酱油、桃仁、料酒等作原料。

参考村村通食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