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国道全程旅游攻略
推荐文章
一、318国道全程旅游攻略
318国道起点为上海,终点为西藏友谊桥,全长5476千米。 318国道几乎就是沿着北纬30度线前行的。那些伟大的景观不是在道路的两旁,就是在道路的南北不出200公里的范围内:长江口、钱塘江、西湖、太湖、黄山、庐山、鄱阳湖、洞庭湖、天柱山、神农架、三峡、张家界、武陵源、黄龙洞、峨眉山……,这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景观,再向西,一些不为人们了解、在传统文化中也找不到的风景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尤其过去人们无缘欣赏的雪山冰川开始频频出现:贡嘎山、海螺沟千米大冰瀑、折多山、雅拉雪山、稻城三大雪峰----仙乃日、央万勇与夏诺多吉、雀儿山……在这条线上,海拔7000多米的南迦巴瓦、加拉白垒出现了,再向西世界8000米以上的14座山峰中的4座----马卡鲁峰、卓奥友峰、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出现了,其中珠峰为地球上的最高点。还有无数的无名雪山和冰川在这条大道的两旁,他们无名,不是因为他们的品质不够,而是因为它们过去没有机会出现在主流文化面前,主流文化也不知如何去欣赏他们。
二、西藏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西藏这边每年旅游最旺的季节就是7、8、9这三个月了,费用不好说,看你具体的标准行程路线而定的,下面简单给你介绍一下西藏的旅游资源,1、自然景观
雪山冰川风光: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边缘高山环绕,峡谷深切,山脉纵横,山脉湖泊相间,展示了雄奇、壮阔、深邃等特色的自然风光。在众多高大山系的基础上,发育成了面积约为2.74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其中最著名的有面积达1396.35平方公里的喀喇昆仑山冰川和面积为737.6平方公里的各拉丹冬冰川,以及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南迦巴瓦峰冰川、库拉岗日山冰川、卓绰莫拉利峰、泡罕里峰冰川、珠穆朗玛峰冰川、希夏邦马峰冰川、纳木那尼峰冰川等。雄伟奇特的高原风光,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和登山爱好者到这里进行探险、科学考察和观光旅游。
湖泊风光:西藏湖泊众多,属河谷堆塞湖的有羊卓雍错湖、巴松错湖、班公湖等;属高原盆地积水湖的则以纳木错湖、玛旁雍湖等为主,其中玛旁雍湖被称作圣湖,每年有不少印度、尼泊尔的香客来这里朝拜。
峡谷风光:主要分布在藏东横断山脉地带和雅鲁藏布江的局部河段,以及山南地区众多的峡谷风光。其中以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最为著名。
洞穴风光:西藏的著名洞穴常兼为宗教圣地,一般在宗教史上具有较大的知名度。
地热和温泉风光:著名的是羊八井地热,现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地热电站之一,并开辟为旅游景点。
自然保护区风光:西藏已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3个,总面积32.6万平方公里,约占西藏面积的26.5%,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自然景观独特。
2、人文景观
藏传佛教的宫殿和庙宇:宫殿和庙宇是西藏最具旅游吸引力的人文景观。桑耶寺、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雍布拉康等,是西藏不同文化发展时期的代表,不但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古迹和古城堡遗址:泽当的藏王墓、札达的古格王国遗址,以及江孜的宗山等最为著名。
节日和庆典活动:藏族文化中有很多藏历节日和宗教庆典活动,极富民族特色。著名的有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等。
旅游购物商品和边贸旅游:除宗教艺术旅游商品外,南亚次大陆的商品也很有吸引力。拉萨市的八廓街荟萃了包括印度、尼泊尔在内的许多中外小商品,形成购物商业街,是游客理想的购物天堂;而边境口岸,特别是聂拉木、亚东等地可发展成为边贸旅游的热点地区。
城镇风光:以拉萨为中心,向各地(市)延伸的城镇保存有大量的寺庙和历史遗迹,街市繁荣,城镇风光独具西藏民族风格。
三、铜陵到西藏沿途有哪些风景
沿318国道:天柱山——花亭湖——黄鹤楼(东湖)——荆州古城——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杜甫草堂——西岭雪山——海螺沟(贡嘎山)——然乌湖——米堆冰川——通麦——鲁朗林海——尼洋河中流砥柱——布达拉宫——希夏邦马峰(海拔8027米,世界第14大高峰)——樟木口岸
四、西藏 的 什么地方好玩
西藏最具代表的当然是布达拉宫了 同时西藏最出名是藏传佛教为代表的佛教建筑 我不知道你是单纯的眼球欣赏还是心灵的洗涤 如果是心灵的话 我建议去西藏无数是佛教建筑看看 如果是包眼球的话去草原和雪山看看
林芝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特别是雅鲁藏布江打拐弯处是有高原江南的美称
五、海市蜃楼的光能折射多远
在平静无风的海面航行或在海边了望,往往会看到空中映现出远方船舶、岛屿或城廓楼台的影像;在沙漠旅行的人有时也会突然发现,在遥远的沙漠里有一片湖水,湖畔树影摇曳,令人向往。可是当大风一起,这些景象突然消逝了。原来这是一种幻景,通称海市蜃楼,或简称蜃景。 海市蜃楼示意图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得先从光的折射谈起。
当光线在同一密度的均匀介质内进行的时候,光的速度不变,它以直线的方向前进,可是当光线倾斜地由这一介质进入另一密度不同的介质时,光的速度就会发生改变,进行的方向也发生曲折,这种现象叫做折射。当你用一根直杆倾斜地插入水中时,可以看到杆在水下部分与它露在水上的部分好象折断的一般,这就是光线折射所成的,有人曾利用装置,使光线从水里投射到水和空气的交界面上,就可以看到光线在这个交界面上分两部分:一部分反射到水里,一部分折射到空气中去。如果转动水中的那面镜子,使投向交界面的光线更倾斜一些,那么光线在空气中的折射现象就会显得更厉害些。当投向交界面的光线如左下图所示的情况时,光线就全部反射到水里,再没有折射到空气中去的光线了。这样的现象叫做全反射。
空气本身并不是一个均匀的介质,在一般情况下,它的密度是随高度的增大而递减的,高度越高,密度越小。当光线穿过不同高度的空气层时,总会引起一些折射,但这种折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异样。
可是当空气温度在垂直变化的反常,并会导致与通常不同的折射和全反射,这就会产生海市蜃楼的现象。由于空气密度反常的具体情况不同,海市蜃楼出现的型式也不同。
在夏季,白昼海水湿度比较低,特别是有冷水流经过的海面,水温更低,下层空气受水温更低,下层空气受水温影响,较上层空气为冷,出现下冷上暖的反常现象(正常情况是下暖上凉,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左右)。下层空气本来就因气压较高,密度较大,现在再加上气温又较上层为低,密度就显得特别大,因此空气层下密上稀的差别异常显著。
假使在我们的东方地平线下有一艘轮船,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它的。如果由于这时空气下密上稀的差异太大了,来自船舶的光线先由密度的气层逐渐折射进入稀的气层,并在上层发生全反射,又折回到下层密的气层中来;经过这样弯曲的线路,最后投入我们的眼中,我们就能看到它的像。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向的,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轮船映像比实物是抬高了许多,所以叫做上现蜃景。
我国渤海中有个庙岛群岛,在夏季,白昼海水温度较低,空气密度会出现显著地下密上稀的差异,在渤海南岸的蓬莱县(古时又叫登州),常可看到庙岛群岛的幻影。宋朝时候的沈括,在他的名蓍《梦溪笔谈》里就有这样的记载: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睹。”
这就是他在蓬莱所看到的上现蜃景。1933年5月22日上午11点多钟,青岛前海(胶州湾外口)竹岔岛上也曾发现过上现蜃景,一时轰传全市,很多人前往观看。1975年在广东省附近的海面上,曾出现一次延续6小时的上现蜃景。
不但夏季在海面上可以看到上现蜃景,在江面有时也可看到,例如1934年8月2日在南通附近的江面上就出现过。那天酷日当空,天气特别热,午后,突然发现长江上空映现出楼台城廓和树木房屋,全部蜃景长20多里。约半小时后,向东移动,突然消逝。后又出现三山,高耸入云,中间一山,很象香炉;又隔了半小时,才全部消失。
在沙漠里,白天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气温升高极快。由于空气不善于传热,所以在无风的时候,空气上下层间的热量交换极小,遂使下热上冷的气温垂直差异非常显著,并导致下层空气密度反而比上层小的反常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前方有一棵树,它生长在比较湿润的一块地方,这时由树梢倾斜向下投射的光线,因为是由密度大的空气层进入密度小的空气层,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到了贴近地面热而稀的空气层时,就发生全反射,光线又由近地面密度小的气层反射回到上面较密的气层中来。这样,经过一条向下向下凹陷的弯曲光线,把树的影像送到人的眼中,就出现了一棵树的倒影。
由于倒影位于实物的下面,所以又叫下现蜃景。这种倒影很容易给予人们以水边树影的幻觉,以为远处一定是一个湖。凡是曾在沙漠旅行过的人,大都有类似的经历。拍摄影片《登上希夏邦马峰》的一位摄影师,行走在一片广阔的干枯草原上时,也曾看见这样一个下现蜃景,他朝蜃景的方向跑去,想汲水煮饭。等他跑到那里一看,什么水源也没有,才发现是上了蜃景的当。这是因为干枯的草和沙子一样,可以被烈日晒得热浪滚滚,使空气层的密度从下至上逐渐增大,因而产生下现蜃景。
无论哪一种海市蜃楼,只能在无风或风力极微弱的天气条件下出现。当大风一起,引起了上下层空气的搅动混合,上下层空气密度的差异减小了,光线没有什么异常折射和全反射,那么所有的幻景就立刻消逝了。
总而言之,这是有趣,又是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