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峪口自驾游攻
推荐文章
一、大峪口自驾游攻
走进大峪
大峪是西安南部的一个秦岭山峪,东邻库峪,西接白道峪,南北走向,中间有大峪河蜿蜒流出。 峪口处建有大峪水库,简易公路已经深入到板庙子以南约10公里的采矿点。古时候,这里是湖北、陕南进入长安城的要道,铁索桥、古道、栈道仍然依稀可见。
景点类型:山峰
二、秦岭72峪的由来,有历史根据没有?
这72峪都位于秦岭的北坡,按说秦岭崇山峻岭千沟万壑,其山谷应不分南北,为什么单是秦岭北坡有这“秦岭72峪”说法,且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这种说法,这有待历史学家去考证,我想可能两点原因。一则西安(长安)自古帝王之都,而秦岭北坡距离西安很近,长期的历史浸淫造就了秦岭北坡地区丰富的历史、地理、宗教、人文内涵,这是被人类不断涉足和充分开发的地区,历史上帝王将相把这里作为避暑狩猎之地,文人墨客把这里作为寻幽咏怀之处,僧侣隐士把这里作为修身养性之所,逃犯流民把这里作为避难存身之家,商贩旅人把这里作为通渝达蜀之道,所以为了区分秦岭北坡的各个峪口自然就会有相对流传广泛的地名;另一则古人常常用七十二来形容多,就好像我们熟知的“孙悟空72变”、“工农兵学商72行”等,72峪也不过是为了形容峪口的众多,其实如果查看地图或者沿山边细数起来,会发现秦岭北坡远远不止这72峪,不过因为很多峪较为小(短)或不太出名,就没有被罗列进去。
部分由来:
库峪:古时叫苦谷,传说水质苦涩,土人曰苦,后音转为库。后来人们才明白,是因为谷中盛产金银等矿物质;
扯袍峪:传说太宗李世民于山中行猎,在此龙袍被树枝扯烂,故名;
大峪:原名义谷,后人称大义谷,简化为大谷;
小峪:原名锡谷,较大峪小,又由锡谷谐音成小峪;
太乙峪:传汉武帝到太乙湫池祭太一神、建太乙宫,谷随宫名;
石砭峪:古名石鳖峪,以谷口有巨石如鳖得名,后谐音今名;
天子峪:因传说唐朝一太子在此峪中出生,得名;
抱龙峪:因传说在天子峪出生的唐朝太子从此峪抱回长安,得名;
子午峪:古称北方为子,南方为午,此峪正对唐长安城中轴线,故名;
皇峪(黄峪):唐代皇帝在此建有翠微宫,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临终之地;
沣峪:以沣河发源此谷得名,出峪口不远的沣河两岸就是周王朝的都城沣和镐;
高冠峪:谷之右侧有一座高耸的秀峰,形似头戴高帽的巨人,故名;
紫阁峪:因其内的紫阁山(峰)而得名,为历代文人骚客所最爱,留下了诸如李白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杜甫的“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白居易的“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岑参的“东望紫阁云,半入紫阁松。”等诗句;
太平峪:因隋朝皇帝在此建太平宫而得名;
黄柏峪:因山谷内柏树多而得名;
化羊峪:因峪口有化羊庙而得名,化羊庙又称化羊宫、华阳观、东岳庙等,现存的东岳献殿为陕西省内保存的为数不多元代建筑;
曲峪:因谷道弯曲不直而得名。
详细的还是看百科去吧
三、秦岭七十二峪的名称由来
从这72峪的名称中就能体会到浓厚的秦岭北坡地区的历史人文氛围。就拿正对西安南部的长安和户县来说:
库峪:古时叫苦谷,传说水质苦涩,土人曰苦,后音转为库。后来人们才明白,是因为谷中盛产金银等矿物质;
扯袍峪:传说太宗李世民于山中行猎,在此龙袍被树枝扯烂,故名;
大峪:原名义谷,后人称大义谷,简化为大谷;
小峪:原名锡谷,较大峪小,又由锡谷谐音成小峪;
太乙峪:传汉武帝到太乙湫池祭太一神、建太乙宫,谷随宫名;
石砭峪:古名石鳖峪,以谷口有巨石如鳖得名,后谐音今名;
天子峪:因传说唐朝一太子在此峪中出生,得名;
抱龙峪:因传说在天子峪出生的唐朝太子从此峪抱回长安,得名;
子午峪:古称北方为子,南方为午,此峪正对唐长安城中轴线,故名;
皇峪(黄峪):唐代皇帝在此建有翠微宫,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临终之地;
沣峪:以沣河发源此谷得名,出峪口不远的沣河两岸就是周王朝的都城沣和镐;
高冠峪:谷之右侧有一座高耸的秀峰,形似头戴高帽的巨人,故名;
紫阁峪:因其内的紫阁山(峰)而得名,为历代文人骚客所最爱,留下了诸如李白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杜甫的“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白居易的“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岑参的“东望紫阁云,半入紫阁松。”等诗句;
太平峪:因隋朝皇帝在此建太平宫而得名;
黄柏峪:因山谷内柏树多而得名;
化羊峪:因峪口有化羊庙而得名,化羊庙又称化羊宫、华阳观、东岳庙等,现存的东岳献殿为陕西省内保存的为数不多元代建筑;
曲峪:因谷道弯曲不直而得名。
四、嘉峪关概况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地处酒泉盆地西缘,南临祁连山,北依马鬃山,地势险要,景色雄伟,是以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命名的城市。市域南北界于文殊山和榆树沟山之间,两山之间是一长15公里的峡谷,为“河西第一隘口”,乃兵家必争之地。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1500-1800米,文殊山海拔2228米,黑山为本市最高峰,海拔2799米。嘉峪关城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起初,只有关城,无楼。后于明代补建。当年,嘉峪关的修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古代简陋的建筑设备条件下,能建起如此雄伟的关城,实在不易。于是,便演绎出了定城砖、冰道运石、山羊驮砖、击石燕鸣等动人故事。昔日的古嘉峪关,如今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新兴的城市:雄伟的高炉直指蓝天,巨大的建筑群错落有致,一排排白杨浓荫蔽日,眼前钢城流光溢彩,滑翔基地盛况空前……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迄嘉峪关,至此,终于在这里打了个漂亮粗实的句号。1958年随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逐步发展而成一座新型工业城市、旅游开放城市,亦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基地,有“西北钢城”之称。市域东西最长40公里,南北最宽35公里,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0平方公里,已建成27平方公里。市辖五一、新华、前进、胜利、建设、镜铁山矿区6个街道办事处,和嘉峪关、新城、文殊3个乡。总人口13万人。全市有汉、回、蒙、藏、满、东乡、裕固、朝鲜、壮、土、保安和维吾尔等1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47%。嘉峪关是个以移民为主的城市,居民来自全国各省区,以祖籍山东和东北者居多。工业、旅游业和农业为嘉峪关市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全市有乡以上工业企业八十余家,其中有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钢公司。嘉峪关市是丝绸古道上重要的旅游城市
嘉峪关市历史上无郡县设置,是1958年伴随着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1965年设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